图1 双耳解剖图
人耳两个重要功能:听功能和平衡功能,前者与外耳、中耳和内耳耳蜗有关,后者与内耳前庭和半规管有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通常,双耳协同工作可以判断声源及其方向,并把它同其它声音分开。外耳道有共振作用,将声音放大。
耳廓由软骨组成,表面被覆皮肤。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2.5~3.5cm,直径约0.7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约占其外1/3,有汗毛、耵聍腺和皮脂腺。骨部约占其内2/3。外耳道有处较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离鼓膜约0.5cm处(称为外耳道峡)。外耳道略成S形弯曲,外段向内、向前而微向上,中段向内、向后,内段向内、向前而微向下;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方易窥见。婴儿的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尚未完全发育,较狭窄,其外耳道方向向内、前、下,检查时
需将耳廓向下拉。
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皮肤几乎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图2 外耳结构图
由于外耳道是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管道,因此声波经过时会发生共振,根据耳道的个体差异,耳道共振也有不同,多数耳道共振频率在2000Hz~3000Hz,平均为2700Hz,它包含了耳廓共振(2000Hz~5000Hz)和耳道共振(3000Hz~4000Hz)的平均值,共振峰高度约15dB~25dB。耳道的长度和直径都在变化,进入耳道的声音很自然的被耳道共振提高。在外耳道底部,耳道入口和峡部之间,有迷走神经的分支,在取印模、耳镜检查或戴助听器时,如果触碰了分支神经末梢,都会引起反射性咳嗽。
地址:呼市车站西街华联斜对面斯达克助听器
电话:0471-2258775 13015109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