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刚过的全国第16个“爱耳日”上,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龚正鹏介绍,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这一主题针对的是因噪声而导致的听力损伤。这种听力损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常见,并且可以预防,应该引起重视。
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年轻人喜欢去嘈杂的娱乐场合释放自己,例如酒吧、KTV、广场舞等,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听力损伤。还有些人喜欢时时刻刻戴着耳机听音乐,往往把音量开得特别大,让自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龚正鹏主任说其实这种行为不恰当,最好注意听的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持续时间不超过45分钟。
龚正鹏主任说,首先,要有预防噪声性耳聋的意识。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可分为急性声损伤和慢性声损伤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高强度脉冲噪声的瞬时暴露所引起的听觉损害,多见于爆震后,又叫爆震性耳聋。急性声损伤可以按照突发性耳聋治疗,而慢性声损伤是由于长期持续性强噪声刺激引起的听觉损害,难以治愈,只能靠预防。因此,树立起噪声对听力有损伤的意识很重要。
其次,注意不要长时间待在嘈杂的娱乐环境中。去KTV唱歌时可以降低音乐和麦克风的强度,用耳机听音乐时控制音量和时间。如果居住在一个较为嘈杂的环境,可以适当在家里安装一些隔音材料,降低噪声污染。再次,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让自己成为噪声源头,影响到周围人,如公共场合播放音乐、开车乱按喇叭等。
警惕滥用药物导致耳聋。
龚正鹏介绍,临床上一些药物会损害听力,产生眩晕、耳鸣、耳聋等症状,这类药物通常被称为耳毒性药物。抗生素就是目前已知的耳毒性药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如氨基甙类抗生素中的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还有解热镇痛类药阿司匹林等,其他常见耳毒性药物还有避孕药、麻醉剂、抗糖尿病药等。
龚正鹏提醒,耳毒性药物的副作用大多是不可逆转的,应慎用。实际上,很多耳毒性药物可以通过选用替代药物进行替代。此外,成年人用药跟小孩用药不同,有些药物大人使用没什么问题,但儿童使用副作用会很大。例如,治疗中耳炎的药物氧氟沙星,成人使用治疗效果会很好,但18岁以内的未成年人不适合使用,家长不要想当然地给小孩用药,避免让小孩的听力遭受损害。
另外,有不少人认为老年耳聋是自然现象,既不去检查,更不求治疗。专家指出,这样的观念不科学,因为老年人体弱可能需要经常服药,除抗生素外,还有阿司匹林、消炎药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
掏耳朵易损伤耳道。
龚正鹏介绍说,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不少人还喜欢互相掏耳朵,但是,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
龚正鹏说,我们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有的人耳朵痒了,还随便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我们的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这样掏很容易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甚至导致中耳炎。
龚正鹏提醒,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