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老人或子女来说,似乎都认为“耳背”、“听不清”、“听力减退”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忍一忍就过去了。哪怕在体验中发现听力损失的问题,也会自顾自地说上一句“没事,我让孩子大声点就行。”
但实际上,这种忍法,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恶化结果!
据调查,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25%-40%人受到老年性的困扰,75岁以上的比例约为40%-66%,而到了85岁以上,比例则高达80%。这并不是小问题,也并不是一个个体的问题。老年性聋不仅仅会导致听不见、听不清或沟通困难,同时因为衰老和听力损失,大脑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如反应变慢、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这就是中枢性老年性聋。
当一位妈妈怀孕至20周时,肚子里的孩子的听觉系统逐渐形成,此时,孩子开始可以听到外界的一些声音。通常,父母会和孩子隔着肚皮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但实际上此时孩子可以听到的声音还很有限,主要是一些低频的声音。到40周左右时,听觉系统进一步完善,胎儿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孩子在肚子中与妈妈接触的更多,听到的妈妈的声音更多,出生后不久,孩子就可以认出妈妈的声音。但是,对爸爸的声音的认识和记忆要到几周后才能识别。这表明听力是一种学习行为,我们不是一出生就具有完善的聆听能力,而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神经系统会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能将更多的信号从耳朵传递到大脑,耳朵开始学习越来越多的新技能:识别声音的方向、忍受噪音、在噪音中聆听、参与谈话、跟上语速较快的对话。这些技能一直到12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从这一阶段开始,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储存和听觉技能仍在继续发展,所以说我们在变老之前听力是不断在发展的。但是发展并不是永远持续的,当我们到50岁左右时,有的人的听力开始自然下降,到60岁时,我们中有听力下降的人已经接近了三分之一。等到75岁时,我们中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我们都在逐渐丧失一些听觉能力和对声音的记忆。
尽管随着年纪增长,听力有所下降,但仍然可以听到声音,不过已经无法在正常水平上感知声音,甚至有些声音可能完全听不到。这时,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开始在噪音环境下出现听力问题。例如小声说话时可能会听不清,要求说话的人靠近并大声说话等。因为我们听声音以及进行语言交流,都是有人耳和大脑活动所控制的。随着大脑的进一步退化,老年性聋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中枢性老年性聋。
除了进一步导致听力损失及认知障碍之外,老年性聋甚至还会影响老人的性格。很多老年性聋的患者在与别人交流时,经常需要别人重复多次,才能明白说话内容。为了避免这些尴尬的场景,老人可能会慢慢将自己孤立起来,最终可能会造成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甚至抑郁。
针对老年性聋,我们目前还是只能说老掉牙的那句话: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康复!
咨询电话:0471-6266512
地址:呼市车站东街物资局一楼斯达克助听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