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困难的情况常见吗?
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出现噪声中聆听困难的情况,不论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临床上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人群包括:听神经谱系障碍患者、认知障碍患者、老年人和听力损失者。
2、什么是比较"吵"的环境?
所谓的比较吵的环境,是指由背景噪声的环境。背景噪声有很多种,比如空调的嗡嗡声,大马路上的交通噪声,餐馆用餐时的言语噪声等等。总而言之,一切干扰助听器佩戴者正常沟通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背景噪声。助听器应用降噪技术对背景噪声进行处理,降噪技术是当今助听器技术研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3、听力正常者也会出现环境中是否不存在聆听困难?
听力正常者也会出现噪声环境下聆听困难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正常听力的老年人在与其他人交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跟不上交谈节奏,或者需要对方重复的现象。
4、是否有提高听力损失者在噪声中聆听能力的方法?
两种方案可用于提高听力损失者的交流,一为长期方案,二为短期方案。这两种方案都可以锻炼听障者的听力和大脑,帮助提高听力损失者在噪声中的交流能力。
5、短期方案有哪些?
噪声中聆听困难,往往是因为聆听“辅音”困难,比如z ,c, s 。 相对于元音,辅音有以下3个特点:1)频率大多在4000HZ以上;2)声音能量小;3)持续时间短。 助听器能够对声音进行分别处理放大,但是对z, c, s等辅音所在的高频区往往补偿不足。 短期方案通过利用辅音识别训练软件,帮助听力损失者提高辅音识别能力,从而在短期内改善其在噪声环境中的聆听情况。 有研究显示,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经过短期的辅音识别训练,噪声中聆听能力确实有所提高。
6、长期有哪些方案?
长期方案通常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成为一名:“音乐玩家”。 有科学研究发现,音乐玩家在噪声环境中的聆听能力会好于非音乐玩家。甚至有研究显示,伴有听力损失 的音乐玩家在背景噪声中聆听能力好于听力正常的非音乐玩家。 原因何在?这是因为相比于日常言语信号,音乐信号对人体大脑的语言处理能力要求更高。 此外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音乐玩家”是指能够演奏乐器的人,而不只是简单的“音乐爱好者”。 要知道,经常听音乐并不能很好地锻炼大脑的言语处理能力,好比“光看体育节目,得不到完美的身材”。
还有另一种供参考的长期方案:掌握第二语言。 假设你与家人沟通用一种语言,在工作中用另一种语言,并且能够熟练的在这两种语言中来回切换。这种来回切换的过程,其实锻炼的就是大脑的注意力。大脑注意力提高的好处在于,人们在噪声环境下能够只关注某一信号源,忽略环境中更好的聆听。
7、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相比,哪种方案更加有效?
辅音训练这种短期方案可能确实有效,但是学习音乐等长期方案能让助听器用户更好的陶醉其中,也能更好地锻炼认知能力。
8、为什么成为音乐玩家以及辅音识别训练能够提高背景噪声中的聆听能力?
在大脑声音处理研究领域,学术界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认知听觉系统”,区别于以往的“外周听觉系统”。认知听觉系统,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中枢处理能力、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甚至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等。以上均为大脑的高级别功能,都在实时影响着每个人的噪声中聆听能力。
有相关老年人数据模型显示,外周听觉系统对于老年人噪声下聆听的贡献只占一小部分。
9、如何客观的评估噪声中聆听能力?
噪声中聆听能力可以通过ABR进行评估,但并不是常规的ABR。常规的ABR检查是由短音或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也就是click-ABR或者Tone-burst ABR。这里所说的ABR是指complex-ABR,中文名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10、complex-ABR如何反应噪声中聆听能力的高低?
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指用言语声刺激诱发听觉脑干核神经元同步化活动产生的生物电位。 如下图,da 诱发的complex-ABR.其中包含对辅音d的反应波,对辅音d到元音a共振峰转移的反应波以及对元音a中周期性频率成分的稳态反应波。 这些成分是听觉脑干神经核团对声音中周期性频率成分锁相反应的表现。一般认为,锁相反应表现越好,在噪声环境中聆听能力越好。
地址:呼市车站东街物资局一楼斯达克助听器
电话:0471-6266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