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助听器之后会很大程度的延缓你的听力下降,对听损人群来说是一种保护。助听器是一种辅助工具,主要作用是提升生活质量,保护残余听力,如果合理佩戴助听器不会导致听力下降,反而会保护残余听力,如果不及时佩戴助听器,听力会逐步下降而且言语识别率会越来越差,等以后想佩戴助听器的时候,就会发现听得到声音但是听不清楚。
弱听朋友第一次戴助听器,听到声音是什么感觉?
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些真实案例中得到答案。
案例1 耳聋多年终孤独,听到声音笑开颜
王阿姨的听力下降,是小时候游泳导致的中耳炎引发的,由于她那个年代没重视,后来渐渐的就发展成了“耳聋”。慢慢的她就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流,怕被嘲笑和造成很多尴尬。有一天她路过我们验配中心,就进来咨询。经过专业测听,发现陶阿姨的听力已经到了重度(61-80分贝),我们为她选配了一款合适的助听器,经过验证和评估戴上之后,陶阿姨终于能听到正常说话的声音了。她的表情很激动,双手都在颤抖,因为这30多年来,她基本靠唇读结合手势才能勉强交流,现在靠耳朵就可以听到了。
当场,陶阿姨激动地说:“戴上助听器后,突然听到轻声细语的声音感觉很舒服,声音很清爽是一种享受。这么多年都不记得声音是什么样的了,特别开心!”但由于病程太久,我们提醒陶阿姨家人交流时,声音可以不用大,但语速一定要慢,语句短一些,这样陶阿姨才会越听越好。
案例2 医院诊断无听力,戴上助听正常说
小明配助听器时只有7个月大,当时在医院多次诊断听不到声音,听损非常重。家人拿着医院的诊断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孩子配了助听器。结合语训和家人训练,验配助听器后的3个月,小明开口叫妈妈了,又很快学会了叫爸爸和爷爷奶奶,后来他顺利进入普校,还因为表现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几年后,当我再次见到小明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的大男孩啦。我问他,戴上助听器后听到的声音是怎样的?能给我们描述下嘛?小明非常开心地说道:“戴上助听器之后,我就听到很多声音。妈妈做饭炒菜的声音、爷爷看电视的声音、同学打闹的声音,还有小狗的声音,汪汪汪的,小鸟的声音,啾啾啾的……”小孩无法准确的描述出他的聆听感受,但我可以真切的感觉到,他通过助听器听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案例3 酷爱音乐被打断,助听不离兴奋唱
说起杨先生的例子,也是一波三折。杨先生听损比较轻,低频基本正常,主要就是高频下降,他觉得自己不需要助听器,从心底就排斥助听器。但是杨先生很喜欢音乐,又喜欢唱歌。自打出现听损后,歌曲音调总是听不准,唱歌经常被打断,“跑掉,难听,快别唱了!”在亲友的多次建议下,他才肯尝试助听器。
“戴上后感觉声音空,飘,像麦克风。”杨先生一番抱怨后就不戴了。家人和验配中心多方劝说,多次调试后他才又尝试戴了起来,并改变了抗拒的心态。经过调试评估后,杨先生发现效果有提升了,就这样,他每天坚持佩戴助听器,继续他酷爱的音乐和唱歌。回访时,杨先生兴奋的说:“有助听器,又可以听歌唱歌了,也没人嫌弃跑调了,与人交流也开心多了,以前听不清的流水、鸟叫、孩童欢笑,也都听得比较 清晰生动,生活也有声有色了。”
有残余的听力损失患者配戴助听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听力,但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同的人使用助听器效果也不完全一样。部分患者初戴助听器会不习惯,这是因为: (1)刚使用助听器所听到的声音和原有听力听到的声音存在差异,需要适应一个阶段。一般需要1~3个月的适应期。 (2)助听器放大所有声音,听力患者长期生活在“安静”中,一旦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一时不能适应,觉得吵而厌烦。因此配戴者必须再次学会排除不需要的背景声音。最初阶段,需要有耐心,助听器的配戴时间应慢慢加长,音量一开始应调小些,待习惯后再逐渐加大。 (3)混合性耳聋、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对声音的分辨力较差,除需使用高清晰度及带特殊电路的助听器外,还需要一个训练过程,越早配戴助听器所需的适应时间越短。 对于有残余听力的聋儿,应及早配戴助听器,尽早进行语言训练,使之聋而不哑。
地址:乌市火车站北走200米路西(铁路小区东门)斯达克助听器
电话:0482—8222827 在线QQ:1346832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