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我们日常生活具有传递信息、调节行为、心理保健的作用。欧洲著名的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这反映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聋生作为社会的一员,想要面对市场经济社会,公平参与社会竞争,更应学会社会交往之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要求。然而大部分聋生由于听觉的障碍、心理的自卑常常不愿乘车出门、害怕与人交往,甚至连简单的购物也需要大人的帮助,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阻碍着他们与外界社会的正常交往。那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为聋生创造一个优良的与人交往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一个准确的交往渠道和方式,这已成为为广大聋教育者们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交往信心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往往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总认为自己与健听人相比低人一等,样样不如人,产生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等人格倾向,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交往的对象只局限于容易沟通的聋人之间。 据一些家长反映,有些聋哑孩子平时放假在家,总是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见人也不愿出去玩,即使去上街,也叮嘱自己的父母在街上不要用手语和其交流,源何如此,主要是怕有人笑他们是“哑吧”,不会说话。同时,家庭、社会对聋生偏爱和宽容,也极易使聋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因此,要培养聋生的社交能力,就必须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交往的信心。
1、克服自卑心理
生理缺陷导致其最大的心理偏差是自卑心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和社交自卑感,使得他们敢于迈出社交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以成功的残疾人事例来教育聋生,使得他们懂得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情,聋哑人不但可以做好,而且有的通过努力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好。为了增强聋生的社交信任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集体劳动、手拉手联谊活动等,活动交往中,全校教工热情耐心的态度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真诚和对他们的关爱。同时在组织聋生走向社会进行交流前,我们会要求健全人小心翼翼地保护聋生的自尊心,从而让聋生获得交往的成功和愉悦。聋生的社交是多方面的,不可能总在人们的小心呵护下进行,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以增强聋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从而增强其心理素质。只有帮助聋生建立了社交的耐挫感,才能使聋生在社交中建立的平等感和信任感得以巩固和增强。
2、克服自私心理
针对聋生极易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我们从礼仪教育入手,设置了礼貌用语系列内容,通过黑板报宣传,讲故事、演小品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友好、平等的语言在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文明交往语,利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强化训练,如:“请”、“谢谢”、“对不起”、“我觉得……”、“我认为……”、“我来试试”、“你真棒!”等。每天到校,见到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问好。每周评出“文明礼貌之星”,并作为黑报中的内容,努力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时间长了,学生学会了使用友好、平等的语言,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融洽,在交往中有理智、有情感,增强了学生交往的信心。
3、消除自闭心理
为了扩大聋生的社交面。在校内,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聋生除和聋生交往外,还要多与正常人交往。在校外,我们经常与师范、普小等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让聋生和健全学生开展结对通信交往活动,并经常组织聋生访问残疾人、健全人中的先进人物,去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实习、参加公益服务劳动。通过这些活动,让聋生广泛地和社会各界交朋友,拓宽社交渠道,从而消除聋生有可能产生的自闭心理。
二、发展书面语言,掌握交往工具
书面交际是指书面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过程。聋校交际语言训练中,在强化听觉口语康复训练同时,注重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可帮助聋生掌握交往的工具,提高聋生社会交往的素质。而且实践也证明,聋生在与正常人的交往中,较喜欢使用书面语。因为大多数正常人不懂手语,而书面语是丰富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沟通心理、交流感情架起心理的桥梁。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聋生由于听力受损,组织书面语的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常人,常常是交谈时表达困难,写信时缺乏材料,这也是导致聋生怕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聋校教师,我们必须在发展聋生的书面语言方面下工夫。
1、抓好课堂教学
看了电影《不能没有你》,你会感受到聋人周婷婷强烈的说话欲望,正是这种想表达的欲望使她从一个聋哑孩子成为今日的周婷婷。所以,我们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语言氛围,启发聋生要说,要写的欲望。课堂中可以经常渗透古今中外盲聋人学习语言的成功典范,增强聋生学习语言的信心,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随地进行说写训练,在鼓励学生读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则,不断提高耳聋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能够自如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词汇的积累,重视背诵课文对发展聋生语言的重要性。尤其对那些能联系学生实际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学深学透,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再创设相仿的情景指导学生写句、写文,以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2、重视课外阅读
如果聋校的教学方式仅在于课堂之内,那么耳聋学生获得的信息量是微乎其微的,他们的思维训练、动手能力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要重视不同学龄的耳聋学生阅读,在聋生尽可能的范围内,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对低年级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些儿童读物、注音读物,让他们去翻阅,甚至模仿、表演,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中、高年级的耳聋学生,要通过借阅大量适合他们的图书、报刊,来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对巩固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表达耳聋学生内心感受都会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另外,教师要结合所学课文为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让他们进行反复地阅读,以积累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耳聋学生的隐性教育。可以在校园走廊、教室的墙壁张贴名人名言、课文中的佳句,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语言的存在,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展语言。耳聋学生看得多了,想得多了,思维活跃了,理解力也就不断提高了,那么写起来也就有话可写了。
3、营造交际环境
要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要为聋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书面交际环境。如校内利用兴趣活动,组织聋生“一对一”交友笔谈活动,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利用成长档案袋进行心灵对话;如制定聋生借东西、请假、外出须写明原因和定期向家长写信汇报在校情况制度等;建议家庭成员能经常与聋孩进行谈心或常与聋孩通信等;聋校与普校经常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建立青年志愿者与聋生谈心、少先队员与聋生交友通信等等,这些亲身体验的交际环境,能使聋生充分体会到书面交际的用处和快乐,从而有效地促进和发展他们的书面交际能力。实践表明,耳聋学生在与年龄相仿的健听学生交往时,100%采用笔谈形式。经过交往,多数学生的书面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理解和运用句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了。耳聋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深感学好语言对自身需要的重要性,能达到自我促进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创设条件让耳聋学生参与社会某些方面的竞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如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创设环境发展他们的书面语言,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设法通过多种手段来发展聋生的书面交际能力,为他们日后回归主流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多种活动,提高交往能力
当前在聋校教育管理中,几乎都是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从时空上限制了聋生的社会交往。长期以来,聋校往往从确保聋生的安全方面考虑,制定了较严格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制度,如不准聋生随便走出校门,平时又由于经费问题,很少组织聋生到校外到社会去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这无疑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里,把学生的交往空间局限于一方校园,交往时间局限于有限的作息时间,交往对象局限于一群聋人,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往往使得聋生造成退缩、怯懦、恐怖等不良心态。社会能力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因此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
1、丰富活动内容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的放失地开展交往活动,多给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如开展“购物”、“过生日”、“竞选班干部”、“小小辩论会”等活动,可以消除同学间的隔阂,使他们对集体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交往,不知不觉中就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如根据低年级聋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能力,我设计了“给妈妈送茶”、“给爸爸捶背”、“当爷爷、奶奶病了”等活动,创设情境,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关心长辈、照顾家人技能,使学生体验亲情,学会关心家人。并鼓励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孩子们体会到了家长们的辛劳和来自长辈们夸奖的喜悦,并使他们逐步形成了关心家人的意识和主动合作的行为,学会了与家人平等交往,在家庭生活中丰富了人生体验。
2、拓宽活动范围
当然,要扩大聋生的社交面,还必须让学生走出去,与更多的单位建立关系,如组织聋生参观校外德育基地,参加公益服务劳动,去福利院关心孤儿孤老,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结对通信交往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村、学校,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激发他们热爱社会,热爱劳动,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我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对外交往能力,尤其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突破口,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在活动中,学生不为空间所困,不为时间所限,它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需要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如在《农家乐》的活动中,学生通过采访农业伯伯,懂得了交往时的礼仪,逐步学会了交往时的技巧,并从交往的挫折中悟到了交往的最好方式。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去进行交往,并细致地去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相信我们的付出一定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塑造完美的人格,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聋生融入社会,开辟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作为特教工作者,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去开启聋生交往的心灵大门,使得他们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劳动者。
地址: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和平路欧易购南20米斯达克助听器
电话:0474-5590502 QQ:2696393523 |